學部新聞
您的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學部新聞 > 正文
教育部虛擬教研室“教育學原理課程群虛擬教研室”首屆論壇成功舉辦
時間:2022-08-14 點擊數:

近日,由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主辦、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國家重點學科承辦、全國教育基本理論學術委員會提供學術支持的教育學原理課程群虛擬教研室首屆論壇順利召開。論壇主題為“數字時代教育學人才培養與教育學理論創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大學、以及教育部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的東北師范大學組團各高校等近20余所高校的教育學原理學科代表參加了論壇,20多位特邀專家與中青年學者在論壇上進行了發言與討論,9000余人次通過學術志直播、騰訊會議等多種途徑參與了本次論壇。

論壇開幕式由東北師范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教育學部教授周霖主持,東北師范大學副校長徐海陽、東北師范大學原副校長、教育學部教授柳海民、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黨委書記白冰為開幕式致辭,我校教務處處長魏民教授以及來自北京師范大學等全國二十余所高校的專家學者線上出席了開幕式。教育部“教育學原理課程群”虛擬教研室負責人于偉教授以及學部教育學原理學科主要團隊成員線下出席了開幕式。

在開幕式上,徐海陽介紹了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科,特別是教育學原理二級學科的主要發展歷程和現狀,并對教育學科的發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白冰表示本次論壇主題精準反映當前時代特征,回應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并提出希望以此為起點加強教育學原理學科的協同互動,推動虛擬教研室高質量建設,提高教育學人才培養水平及教育學科的整體發展。柳海民回顧了自己與教研室的不解之緣,并提出教研室的本質是“研”,研究內容為研教學理念、研專業理論、研學科思想、研教學創新,并提出通過做好傳幫帶、實現共建共用共享、依托虛擬教研室構建新型學習共同體以及應用好協同機制,以促進虛擬教研室的發展,推動大學創新人才培養。

開幕式致辭

本次論壇設置特邀專家論壇與中青年學者論壇。特邀專家論壇一由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林丹教授主持。北京師范大學張斌賢教授做了題為“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若干問題芻議”的報告。他基于教育學本科專業建設在專業處境、專業定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策略與建議。山西大學侯懷銀教授做了題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學原理學科建設的歷程、成就和啟示”的報告。他梳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學原理學科的建設歷程,總結了教育學原理學科取得的成果,并指明了教育學原理學科未來的發展方向。廣西師范大學孫杰遠教授做了題為“教育的本質與教育學的特質”的報告。他從教育的本真,即尊重人、理解人、發展人三個方面,厘清了教育本真與教育學之間的關系,剖析了教育學的特質。湖南師范大學劉鐵芳教授做了題為“教育研究的特殊性:意蘊及其可能性”的報告。他通過小而見大的事例探討教育研究的特殊性,并提出,教育研究的走向應當是特殊性與普遍性的互動,理解事實與追尋價值的統一,民族性與人類普遍性的統一。

特邀專家論壇一

特邀專家論壇二由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高曉文副教授主持。廣西師范大學王枬教授做了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與‘生命·實踐‘教育學的中國話語”的報告。她從表現形式、呈現類別和邏輯構成三個方面對話語及中國話語進行了闡釋,并指明了“生命·實踐”教育學的話語表達與話語創生的路徑。北京師范大學的康永久教授做了題為“重提一種面向改革開放的教育學”的報告。他從“隨著經濟水平提升,教育學的制度精神、標準生活有沒有提升?”這樣一個充滿憂患意識的問題出發,系統回顧、重新解讀與詳細分析了改革開放時代教育學得到的重要遺產,并基于此提出對當今教育學發展的重要啟示。華南師范大學的董標教授做了題為“教育學原理能否開蒙”的報告。他指出要消滅“教育學原理沒有開蒙”這一歧義,并闡明了何謂開蒙、學科的開蒙與開蒙的學科等問題,進而為“怎樣充分發揮教育學原理的開蒙作用”提供了六條建議。華東師范大學的李政濤教授做了題為“數字時代的教育學教育,是什么樣的教育”的報告。他提出數字時代的教育學教育的價值在于給學生以尊嚴、立場、知識、思維、審美、志向、自信。他指出實現教育學教育的育人價值要與相關學科對話,要以實驗的方式做教育,要根植于技術時代,要進行跨學科、跨文化、跨流派的比較,要為數字時代的教育學教育貢獻“中國”方案。

特邀專家論壇二

特邀專家論壇三由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楊清溪副教授主持。南京師范大學馮建軍教授做了題為“教育學研究20年:研究什么,誰在研究”的報告。他基于人文社科綜合指數的評價,通過2000-2020年中國人文社會科學以及教育學科的作者、關鍵詞與機構的分布云圖,闡述了中國教育學學科的建設情況。北京大學蔣凱教授做了題為“關于教育學學科交叉與學科立場”的報告。他指出教育是一項復雜的人類活動,教育現象是復雜、特殊、多樣的社會現象,因此,需要有多學科的角度、開放的心態看待教育研究,深化教育學科的交叉融合。東北師范大學于偉教授做了題為“陳元暉建設中國新教育思想管窺”的報告。他指出新教育學要以哲學為理論基礎;要以心理學研究推動教育學研究;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要總結2000多年的寶貴經驗;要研究教育規律;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結合;要重視與自然科學的關系;要與未來學結合,積極探索未來。

特邀專家論壇三

中青年學者論壇一由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張敬威老師主持。遼寧師范大學劉磊教授做了題為“元宇宙、教育教學變革與教育學研究范式創新”的報告。她基于對元宇宙的認識,指出元宇宙在拓展教育教學的想象邊界,為教育教學變革提供了可能的同時,也倒逼教育學研究范式的創新。河南大學王晉教授做了題為“教育社會學的教育學立場”的報告。他闡述了在不同人才培養階段,教育社會學在教育學原理系科中的位置,并提出教育社會學應凸顯教育邏輯,體現教育中人文關懷的特質。四川師范大學雷云教授做了題為“教育學的知識形態及其教學價值”的報告。他將教育知識分為完成形態的教育知識和未完成形態的教育知識,并提出不同教學層次的知識形態與教學價值。西南大學王正青教授做了題為“新文科背景下教育學專業人才培養新定位”的報告。他提出新文科建設在本科人才培養上要重點體現出“三新九轉向”,指出了傳統型專業存在培養目標單一學術化等四個問題并提供了解決問題的三大原則與有益的實踐探索。

中青年學者論壇一

中青年學者論壇二由通化師范學院許適琳教授主持。哈爾濱師范大學崔英錦教授做了題為“教育學人才培養現實境遇之思”的報告。她基于教育學人才培養現實境遇,提出要培養問題意識,加強學術訓練才能應對挑戰。延邊大學金海英教授做了題為“培養跨界的能動者——地方綜合性大學教育學育人方向的思考”的報告。她從培養“跨界的能動者”這一目標出發,介紹了延邊大學教育學育人交叉的特殊性,提出要協同育人、跨界訓練、綜合/整合能力培養才能培養跨界的能動者。白城師范學院趙光磊副教授做了題為“人學本位 兒童取向 四育統籌——關于普通教育學課程的一些思考”的報告。他認為教育要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本;要突出強調兒童的精神性;堅持自我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統籌。伊犁師范大學陳利達副教授做了題為“協同提質背景下虛擬教研室對西部研究生培養的支持與作用”的報告。她提出,虛擬教研室在“協同提質”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可以通過研討交流、建設智慧課堂、結對“幫扶”對西部薄弱院校進行支持。論壇最后,教育學部副部長王澍教授進行了論壇總結,提出論壇圍繞教育學人才培養、教育學學科發展、教育學學科立場等問題展開了充分的、深入的探討,教育學的人才培養與理論創新需要教育學人以開放的心態共同努力。

中青年學者論壇二

本次論壇在教育部大力推進虛擬教研室試點建設項目的背景下召開,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匯集了國內多所高校教育學原理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力量,開展了一次全國范圍內教育學原理教研室的大備課、大討論。有效回應了教育部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全面提高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的相關要求。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學科一直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積極探索“智能+”時代新型基層教學組織的建設模式,通過技術賦能建強基層教學組織,引導教師回歸教學、熱愛教學、研究教學。2022年“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課程群虛擬教研室”獲批教育部首批虛擬教研室試點建設項目。隨著此次論壇的順利召開,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課程群虛擬教研室還將陸續開展更多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虛擬教研室活動,為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撰稿:楊清溪 蘇慧麗)

分享到:微信新浪微博QQ空間linkedin人人網豆瓣網
專題網站SPECIAL

版權所有?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人民大街5268號      郵編:130024      電話:0431-85099557      電郵:fed@nenu.edu.cn

學部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部新聞 > 正文
教育部虛擬教研室“教育學原理課程群虛擬教研室”首屆論壇成功舉辦
時間:2022-08-14 點擊數:

近日,由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主辦、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國家重點學科承辦、全國教育基本理論學術委員會提供學術支持的教育學原理課程群虛擬教研室首屆論壇順利召開。論壇主題為“數字時代教育學人才培養與教育學理論創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大學、以及教育部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的東北師范大學組團各高校等近20余所高校的教育學原理學科代表參加了論壇,20多位特邀專家與中青年學者在論壇上進行了發言與討論,9000余人次通過學術志直播、騰訊會議等多種途徑參與了本次論壇。

論壇開幕式由東北師范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教育學部教授周霖主持,東北師范大學副校長徐海陽、東北師范大學原副校長、教育學部教授柳海民、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黨委書記白冰為開幕式致辭,我校教務處處長魏民教授以及來自北京師范大學等全國二十余所高校的專家學者線上出席了開幕式。教育部“教育學原理課程群”虛擬教研室負責人于偉教授以及學部教育學原理學科主要團隊成員線下出席了開幕式。

在開幕式上,徐海陽介紹了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科,特別是教育學原理二級學科的主要發展歷程和現狀,并對教育學科的發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白冰表示本次論壇主題精準反映當前時代特征,回應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并提出希望以此為起點加強教育學原理學科的協同互動,推動虛擬教研室高質量建設,提高教育學人才培養水平及教育學科的整體發展。柳海民回顧了自己與教研室的不解之緣,并提出教研室的本質是“研”,研究內容為研教學理念、研專業理論、研學科思想、研教學創新,并提出通過做好傳幫帶、實現共建共用共享、依托虛擬教研室構建新型學習共同體以及應用好協同機制,以促進虛擬教研室的發展,推動大學創新人才培養。

開幕式致辭

本次論壇設置特邀專家論壇與中青年學者論壇。特邀專家論壇一由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林丹教授主持。北京師范大學張斌賢教授做了題為“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若干問題芻議”的報告。他基于教育學本科專業建設在專業處境、專業定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策略與建議。山西大學侯懷銀教授做了題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學原理學科建設的歷程、成就和啟示”的報告。他梳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學原理學科的建設歷程,總結了教育學原理學科取得的成果,并指明了教育學原理學科未來的發展方向。廣西師范大學孫杰遠教授做了題為“教育的本質與教育學的特質”的報告。他從教育的本真,即尊重人、理解人、發展人三個方面,厘清了教育本真與教育學之間的關系,剖析了教育學的特質。湖南師范大學劉鐵芳教授做了題為“教育研究的特殊性:意蘊及其可能性”的報告。他通過小而見大的事例探討教育研究的特殊性,并提出,教育研究的走向應當是特殊性與普遍性的互動,理解事實與追尋價值的統一,民族性與人類普遍性的統一。

特邀專家論壇一

特邀專家論壇二由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高曉文副教授主持。廣西師范大學王枬教授做了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與‘生命·實踐‘教育學的中國話語”的報告。她從表現形式、呈現類別和邏輯構成三個方面對話語及中國話語進行了闡釋,并指明了“生命·實踐”教育學的話語表達與話語創生的路徑。北京師范大學的康永久教授做了題為“重提一種面向改革開放的教育學”的報告。他從“隨著經濟水平提升,教育學的制度精神、標準生活有沒有提升?”這樣一個充滿憂患意識的問題出發,系統回顧、重新解讀與詳細分析了改革開放時代教育學得到的重要遺產,并基于此提出對當今教育學發展的重要啟示。華南師范大學的董標教授做了題為“教育學原理能否開蒙”的報告。他指出要消滅“教育學原理沒有開蒙”這一歧義,并闡明了何謂開蒙、學科的開蒙與開蒙的學科等問題,進而為“怎樣充分發揮教育學原理的開蒙作用”提供了六條建議。華東師范大學的李政濤教授做了題為“數字時代的教育學教育,是什么樣的教育”的報告。他提出數字時代的教育學教育的價值在于給學生以尊嚴、立場、知識、思維、審美、志向、自信。他指出實現教育學教育的育人價值要與相關學科對話,要以實驗的方式做教育,要根植于技術時代,要進行跨學科、跨文化、跨流派的比較,要為數字時代的教育學教育貢獻“中國”方案。

特邀專家論壇二

特邀專家論壇三由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楊清溪副教授主持。南京師范大學馮建軍教授做了題為“教育學研究20年:研究什么,誰在研究”的報告。他基于人文社科綜合指數的評價,通過2000-2020年中國人文社會科學以及教育學科的作者、關鍵詞與機構的分布云圖,闡述了中國教育學學科的建設情況。北京大學蔣凱教授做了題為“關于教育學學科交叉與學科立場”的報告。他指出教育是一項復雜的人類活動,教育現象是復雜、特殊、多樣的社會現象,因此,需要有多學科的角度、開放的心態看待教育研究,深化教育學科的交叉融合。東北師范大學于偉教授做了題為“陳元暉建設中國新教育思想管窺”的報告。他指出新教育學要以哲學為理論基礎;要以心理學研究推動教育學研究;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要總結2000多年的寶貴經驗;要研究教育規律;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結合;要重視與自然科學的關系;要與未來學結合,積極探索未來。

特邀專家論壇三

中青年學者論壇一由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張敬威老師主持。遼寧師范大學劉磊教授做了題為“元宇宙、教育教學變革與教育學研究范式創新”的報告。她基于對元宇宙的認識,指出元宇宙在拓展教育教學的想象邊界,為教育教學變革提供了可能的同時,也倒逼教育學研究范式的創新。河南大學王晉教授做了題為“教育社會學的教育學立場”的報告。他闡述了在不同人才培養階段,教育社會學在教育學原理系科中的位置,并提出教育社會學應凸顯教育邏輯,體現教育中人文關懷的特質。四川師范大學雷云教授做了題為“教育學的知識形態及其教學價值”的報告。他將教育知識分為完成形態的教育知識和未完成形態的教育知識,并提出不同教學層次的知識形態與教學價值。西南大學王正青教授做了題為“新文科背景下教育學專業人才培養新定位”的報告。他提出新文科建設在本科人才培養上要重點體現出“三新九轉向”,指出了傳統型專業存在培養目標單一學術化等四個問題并提供了解決問題的三大原則與有益的實踐探索。

中青年學者論壇一

中青年學者論壇二由通化師范學院許適琳教授主持。哈爾濱師范大學崔英錦教授做了題為“教育學人才培養現實境遇之思”的報告。她基于教育學人才培養現實境遇,提出要培養問題意識,加強學術訓練才能應對挑戰。延邊大學金海英教授做了題為“培養跨界的能動者——地方綜合性大學教育學育人方向的思考”的報告。她從培養“跨界的能動者”這一目標出發,介紹了延邊大學教育學育人交叉的特殊性,提出要協同育人、跨界訓練、綜合/整合能力培養才能培養跨界的能動者。白城師范學院趙光磊副教授做了題為“人學本位 兒童取向 四育統籌——關于普通教育學課程的一些思考”的報告。他認為教育要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本;要突出強調兒童的精神性;堅持自我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統籌。伊犁師范大學陳利達副教授做了題為“協同提質背景下虛擬教研室對西部研究生培養的支持與作用”的報告。她提出,虛擬教研室在“協同提質”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可以通過研討交流、建設智慧課堂、結對“幫扶”對西部薄弱院校進行支持。論壇最后,教育學部副部長王澍教授進行了論壇總結,提出論壇圍繞教育學人才培養、教育學學科發展、教育學學科立場等問題展開了充分的、深入的探討,教育學的人才培養與理論創新需要教育學人以開放的心態共同努力。

中青年學者論壇二

本次論壇在教育部大力推進虛擬教研室試點建設項目的背景下召開,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匯集了國內多所高校教育學原理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力量,開展了一次全國范圍內教育學原理教研室的大備課、大討論。有效回應了教育部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全面提高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的相關要求。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學科一直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積極探索“智能+”時代新型基層教學組織的建設模式,通過技術賦能建強基層教學組織,引導教師回歸教學、熱愛教學、研究教學。2022年“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課程群虛擬教研室”獲批教育部首批虛擬教研室試點建設項目。隨著此次論壇的順利召開,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課程群虛擬教研室還將陸續開展更多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虛擬教研室活動,為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撰稿:楊清溪 蘇慧麗)

專題網站

版權所有: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人民大街5268號(130024)

電話:0431-85099557 電郵:fed@nenu.edu.cn